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的核心在于其精密的传感器技术,通过不同原理实现对特定气体的准确检测。
电化学传感器:对于如氧气、一氧化碳、硫化氢等气体,常采用电化学传感器。以一氧化碳检测为例,传感器内部包含电解液和两个电极(工作电极与对电极)。当一氧化碳气体透过透气膜进入传感器,在工作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,产生电子转移,形成与一氧化碳浓度相关的电流信号,通过对电流的准确测量与校准,就能确定气体浓度。这种传感器对特定气体具有高选择性,灵敏度较高,能检测低至数 ppm(百万分之一)级别的气体浓度,广泛应用于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监测,如工业环境中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风险。
催化燃烧传感器:主要用于检测可燃性气体,像甲烷、丙烷等。其原理基于催化剂作用下气体的燃烧特性,传感器由惠斯通电桥和活性催化剂元件组成。当可燃气体接触催化剂表面,会发生无焰燃烧,释放热量使传感器温度升高,导致电阻变化,电桥失衡产生电压信号,该信号经处理后与气体浓度对应。例如在石油石化行业,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利用此原理实时监测可燃气体泄漏,保障作业安全,一旦气体浓度超标,迅速报警提示人员撤离并采取应急措施。
半导体传感器:利用半导体材料对气体的吸附作用导致电阻变化的特性。当被测气体分子吸附在半导体表面时,引起表面载流子浓度改变,进而使电阻发生变化,通过检测电阻变化来推算气体浓度。
红外传感器:依据不同气体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特性工作。光源发出红外光,经过气室后被探测器接收,由于气体吸收特定波段红外光,透射光强度减弱,通过分析光强变化确定气体浓度。红外传感器稳定性好、寿命长,可检测二氧化碳、甲烷等多种气体,在通风不良空间检测二氧化碳浓度以评估空气质量,或在农业大棚监测氨气、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促进作物生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
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的使用注意事项:
1.日常维护:定期清洁仪器,保持干燥、清洁;定期检查和更换内置过滤滤芯;长期不使用时,应关机存放在干燥、无尘、温度适宜的环境中。
2.操作规范:避免仪器碰撞、跌落和剧烈震动,防止损坏传感器;防水防尘,防止水分与杂质进入仪器;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,避免误操作。
3.环境要求:注意环境温度、湿度、风向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,避免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使用;在高温、高湿环境中使用时,可先过滤除湿。
4.校准与维护: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,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;传感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,过期需及时更换。
5.安全事项:在使用仪器时,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,遵循相关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;进入危险区域前,人体应先进行静电释放。
6.故障处理:仪器出现故障时,严禁私自拆卸修理,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。